破解基金公司的行銷術
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,從去年到今年5月中旬,共有86檔基金成立 ,募集金額高達3,693.5億元,創下歷史上罕見紀錄。但是,抱到新基金的投資人真能稱「新 」如意嗎?投資人是真的看到投資前景,還是被業者行銷手法所迷惑 ?
文/姚方志 攝影/邱劍英
2007年6月 Cheers雜誌
「╳╳基礎建設基金,10天內100億元上限已募滿!」
「╳╳地產建設基金4天內募集金額突破百億元大關!」
「╳╳不動產證券化基金申請追加,募集上限總額提高至300億元 !」
今年以來,新基金動輒額度募爆的報喜訊息,三不五時就會出現在媒 體上,密集之程度,宛如鞭炮點燃後的的歡樂連環爆,一片喜氣洋洋 ,投資人亦欣喜若狂,似乎搶到就是賺到。
搶買新基金,創下歷史紀錄
或許是市場真的太好,也可能是國人在台股不振、物價飛漲的年代裡 實在太苦悶,資金找不到出口,因此一股腦的把錢往基金裡丟。
從去年至今,只要有新基金要募集,對很多投信業者來說 ,錢都不是問題,額度才是問題。業者只怕額度不夠讓投資人用 ,不太擔心基金因無法達到門檻而不能報請成立。
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,2006年~2007年5月15日止 ,共有86檔新基金報請成立,募集金額高達3693.5億元,創下歷史上罕見的紀錄。
其中,更有多檔是屬於百億元以上的大型基金。多家大型投信在這段 期間接連募集多檔百億元的新基金,幾乎都達到目標 ,甚至還有人追加額度。去年至今,從市場上狂掃數百億元資金入口 袋,業者的資產管理規模大增,整體投信業者的規模排名亦重新洗牌 。
「就共同基金是集合投資大眾的資金、交由專業機構投資的特性來看 ,這樣驚人的數字,一方面反應了市場資金仍是相當充裕 ,另一方面也凸顯出國人對於投資理財的需求,」?華投信資產管理 部副總經理饒方敏如此分析。
但是,這些抱到新基金的投資人真能稱「新」如意嗎 ?投資人是真的看到投資前景?還是被業者行銷手法所迷惑? 《Cheers》雜誌整理以下注意點,讓投資人睜大眼睛。
1.理財特刊,為特定公司作嫁?
不可諱言,自從去年8月政府實施總代理制,並開放業者打廣告後 ,對於基金熱潮確實有推波助瀾的效果。
更值得注意的是,不少置入性行銷,開始無聲無息的大舉躍登媒體版 面。在一大版或一連串的基金報導中,一部分雖仍是立場較為中立的 新聞報導,可是,暗中幫業者抬轎的行銷稿,比例確實也不少。
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現象,與業者手上握有響噹噹的大手筆廣告預算有 關。一檔新基金的行銷費用動輒撒下千萬元,對於大型投信業者來說 是稀鬆平常的事。就算規模較小的業者,通常也會編列數百萬元預算 來促銷新基金。
這些龐大的廣告行銷經費,對於一些陷入經營苦戰的媒體來說 ,無疑是甜美甘霖,結果,許多私下為廣告行銷業務配合的新聞報導 ,紛紛出現在媒體版面上。
不少媒體為了搶食這塊廣告大餅,更推出投資、理財特刊 ,由特定基金公司贊助出版。這類形式的特刊,看似報導市場與投資 趨勢,實則為某檔新基金作嫁。
對於投信業者來說,特刊形式的廣告行銷手法,既擺脫了以往直接賣 基金的老舊窠臼,附加價值與效果又提高,算是裡子面子二頭賺 。雖然,市面上的投資特刊不見得每一本都有業者「認養」 ,但可看出投信業者的行銷管道,正以更積極的方式 ,來影響投資人的判斷。
慎選方式1:
投資人在閱讀類似投資特刊時,其實只要稍加留意,不難從文章或廣 告版面上判斷其報導的客觀性。尤其特定公司的大幅廣告一再重複 ,或報導內容中多次出現該公司的經理人受訪時,讀者更要
仔細留意其報導內容是否具有強烈暗示銷售的意味。
這種特定贊助的特刊內容,報喜不報憂的情況頗為明顯 ,但多數投資人並未察覺這種情形,紛紛搶進申購新基金 ,結果陷入投資風險而不自知。
2.一窩蜂後果,有前例可循:日本基金
去年的日本基金募集熱潮,堪稱是一窩蜂效應的最佳警示案例。
當時進場的投資人,幾乎至今都還套牢,很多當初被「吸引 」的投資人,只能事後在業者的說明會裡或網路上,大罵來宣洩情緒 。
事實上,經濟才剛復甦的日本,長線上確實被多數投資機構看好 ,但是,「看好」與「進場」是二回事,部分投資機構因認為日本的 復甦力道有待加強,因而採取減碼或中立態度。部分投信內部 ,也有人認為日本「還不會那麼快起來」。可是,這些看法當時並未 被特別凸顯,加上投資單一國家風險本來就比較高,以致在國際熱錢 轉向、日本本土資金也不捧場下,去年所新成立的日本基金 ,至今多半淨值還在10元以下。由日本經濟前景看來 ,雖然解套有望,但恐怕得進行長期抗戰。
平心而論,基金也是商品,業者為了賣商品而進行促銷 ,原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。但是,基金這項商品與其他商品不同 ,它會讓投資人賠錢,會造成血本無歸,因此儘管目前有關基金的報 導裡,報喜不報憂的情況居多,但該憂慮或疑慮之處 ,多少還是會被點出。「業者不會沒有說實話,只是位子可能不明顯 ,或放到最後才提,投資人自己要仔細看。」富蘭克林投顧副理盧明 芬強調。
那麼,新基金到底該不該買?饒方敏觀察發現,去年以來新成立基金 的表現,除了以日本表現較令人失望外,其他地區的投資績效普遍都 有不錯的報酬,特別是近期熱賣的亞洲及新興市場基金 ,部份基金成立以來的淨值已經上漲近30%。此外,不動產證券化 、基礎建設、具有節能環保概念的基金,挾著新穎的投資題材也交出 亮麗表現,成為市場上吸金的焦點。
慎選方式2:
投信投顧公會企劃組資深組長佘曉光表示,以新基金來看 ,因為沒有過去的績效可以協助投資人判斷,閱讀公開說明書就成為 了解基金的第1個步驟,但他也強調,在此之前,投資人必需先了解 自己的投資目的、可以忍受的風險程度,不要存著「賭一賭碰運氣 」的心態,或是一窩蜂地追逐投資熱潮,這樣很容易會迷失在基金行 銷所塑造的氛圍之中。
3.越熱門,面臨修正幅度也越高
華頓投信總體策略研究部資深經理林秋瑾指出,很多人在基金強力募 集的行銷術中,常常會有不買很可惜的想法,甚至陷入不知該買那一 檔的痛苦交戰裡,可是投資人千萬不要以為買了熱賣的基金 ,績效就可以一飛沖天。相反的,投資愈熱賣的基金,愈要居高思危 ,尤其不要被過去美好績效所迷惑。
畢竟,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表現。2000年時,包括電訊 、健康醫療等基金都是時下最熱賣的基金, 但是過了一段時間後,市場卻進入中期修正波段,而且一修正就是3 年多,直到
最近才勉強回到起漲點,套牢不少投資人。
慎選方式3:
林秋瑾指出,熱門基金之所以熱門,往往都是績效或產業成長在那段 期間出現誘人的數字與表現,可是新基金募集時,往往已是股價漲了 一段期間之後,容易出現股價漲幅過大情況,一旦遭逢修正 ,幅度自然不小,因此投資熱門基金,要特別留意投資標的漲幅是否 已高,及是否具有基本面支撐等因素,否則,越熱門的基金 ,恐怕面臨修正的機會也相對提高。
在基金熱賣之下,最近,開始出現投信業者以「額度有限 」做宣傳的現象,營造熱賣的氛圍。饒方敏提醒,投資人仍要平心靜 氣的回到當初投資理財的原點,仔細想想投資之神巴菲特 (Warren Buffett)所持的觀點:「有些投資
熱潮,你不參與可能比參與更好。」不要眼紅別人賺錢,實際上 ,市場上賠錢的人,永遠比賺錢的多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3MAR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